外婆總是強調有本事掙錢的重要。
掙錢的本事,是活下去的必要條件。她一輩子都在感受這件事。
「靠山山倒,靠人人倒啊。」她口裡的唏噓是出自自身的體悟。
一大家子人只靠著三個官爺養活的下場,就算是孩子也會從中學到教訓。
「早知道唸書那麼有用,那時候我就會好好唸書了。可是那時候哪懂啊?」
正如許多沒念過書的人的想法,外婆總是認為唸書等於賺錢的本領,對她而言,書念得多就等於官可以做得大,官做得大就等於錢賺得多。
雖然後來她也知道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可以一路等於過去,但是「唸書是有用的」這點倒是毋庸置疑。
對於讀書這件事,外婆的情緒很矛盾。這種矛盾我後來在很多人身上見到。
讀書是一種榮耀的象徵,沒讀書即使不是醜事,但總不是體面事,至少放在讀過書的旁邊好像就顯得黯淡、顯得不足。外婆也奉行這個價值。
所以她總是以武漢大學畢業的丈夫為榮。就像夫家家族裡所有的人一樣。
而丈夫的姊姊,覺得這個不識字的弟媳配不上自己的弟弟,的確刺傷了她的自尊。而且這種刺傷在往後的人生中仍然繼續出現。
說到這,就得說說我外公了。
外公的母親在生下外公之前,一連生了六個女兒。
在那個年代,我想我不須解釋,外公出生之後會受到如何的重視跟寵愛。
外公的父親,也毫不掩飾他對這個兒子全心全意的偏愛。
例如,每天的晚飯時,全家只有兩個人可以吃新米煮的白米飯--外公,跟他父親。
也許某些人的愛只有固定的量,分給了這個多些,其他的就分得少些?或許因為外公得到了父親全部的愛?所以,外公的父親,也毫不掩飾他對於其他的孩子沒有任何剩下的愛可以給予。
為我們解說何謂父愛售罄的,是緊接在外公之後出生的弟弟。
如果說白米飯是外公受寵的象徵,那麼白米飯也讓外公的弟弟學會了不受寵是怎麼一回事。
那是他們都還是小孩子時的事情。
那天,外公臨時不在家吃晚飯,外公的弟弟便想嚐嚐看平常給哥哥吃的那碗飯是什麼味道,他悄聲央求母親:「可不可以讓我吃一口大哥吃的飯?」
不知道是給父親聽到了,還是母親鼓起了勇氣請求,總之聽到了二兒子願望的父親是一臉鐵青,粗聲粗氣沈著嗓子對老二喝道:「過來!」
看見爹生氣,就算再怕也得打著哆嗦過去。外公的弟弟才一走近,外公的父親舉起筷子就往兒子頭上狠勁一敲!啪地一響腦門子上就是一道紅。
「那不是要大哭一場了嗎?」第一次聽這故事的我這麼問。
「哪裡敢!哭了更要打!閉著嘴巴乖乖回座位吃飯才是,不然可能連飯都不准吃了!」
這就是媽媽小時候從他奶奶那邊聽到的,關於她爺爺是個什麼樣的人的其中一段。所以媽媽總是說,幸虧外公的爸爸死得早,不然外公絕對成不了材。
外公的父親在臨終前把他鍾愛的兒子叫到跟前,告訴他要好好努力,要成材,說完了就嚥了氣。
「從此我就告訴自己:我要孝順我媽。我要當個人上人。」外婆說這是她剛嫁給外公時,外公告訴她的。
外公遵照他那溺愛兒子又處事不公幸虧死得早的父親的遺言,努力讀書,盡力當個孝順兒子。
努力讀書,於是一路念到了武漢大學。
當個孝子,於是遵從母命娶了媒妁之言訂下的妻子。
外公不僅聰明又孝順,還長得英俊體面。
外公去世後我們整理東西時,表妹看到外公當年的照片,驚訝得哇哇大叫。
後來我表妹像念經一般不由自主地覆誦了五分鐘「爺爺以前這麼帥啊」。
這樣的男孩,也難怪母親姊姊都將他珍寶一樣看重。
對於母親跟姊姊而言,在情緒上,我相信她們骨子裡大概認為世界上不會有比這個兒子更出色的年輕人了吧?
配一個又窮又不識字的兒媳婦?!
親事是老一輩的訂下的,外公的母親即使不滿意也覺得承諾得遵行,可外公的姊姊心底總覺得這帳算得冤枉--老一輩的主意卻要下一輩的買單。的確,也難怪那年頭鬧毀婚的年輕人處處是。
外公的姊姊--外婆的大姑--到底如何對待外婆,我一直沒能問出什麼具體的事情來。媽媽說她當年年紀太小,弄不清楚。外婆提起來就罵個怨個不休,但也說不清楚。
「你心裡清楚這個人看不起自己,就夠難受了吧?」我想媽媽這個猜測應該就是答案吧。
所以外婆總說:「她就愛那個樣子看人!」的確,是沒法說具體啊。
大凡人世間對人的評價都是很表面的。外婆受到的輕蔑,在隨著丈夫離開了家鄉之後仍然繼續著。
外公同僚的妻子,多半都是都市裡的時髦人。像外公這樣帶著鄉下太太出來的男人不大多,或者該說,爬到外公那樣地位的男人,當年很少有誰會繼續帶著鄉下的太太一起走的。
有趣的是,由於外公的階級關係,時髦夫人們對土氣的鄉下太太的輕蔑硬是得壓下來不得張牙舞爪。
更何況人家丈夫都沒嫌棄,輪得到旁人生啥子閒氣抱啥子不平?
「那時候大家都窮啊。領的就那個死薪水,誰不是一大家子人要養?那些太太根本不會過日子!到了開學的時候,幾個孩子都要交學費,加起來就是一筆錢啊。結果那時候人人都要跟廠裡借下個月的薪水,你外公回家跟我說下個月薪水要少,因為這個月要先借,我就跟他說幹嘛借。你外公覺得奇怪啊,大家都說要借,我們家六個孩子也都要上學,怎麼不借?我把平常省下來的錢拿給他看,說我早就準備好了。你外公對我好服氣啊!」
沒讀書的女人,總算扳回了一城。
這其實很常見。書讀得多並不代表懂得如何為民生問題打算,甚至就實際情況來講經常是相反的,把時間都花在讀書上的人通常對於實際生活缺乏訓練導致他們稚嫩如幼兒。
外婆他們覺得讀過書該是了不起的,可是實際生活中,他們偏又常常見到這些了不起的人非常沒什麼了不起的部份。
「書讀得多管個屁用!」我聽過外婆生氣時這樣罵舅舅們。
其中也的確有一部份,是肺腑之言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