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都過去了我才來講這個話題,我果然是個跟不上時代的歐巴桑啊~
跟台灣現在常見的北部粽、南部粽比起來,我家的粽子算是非常的……樸實?
不過這也無所謂,因為我家的粽子也是個跟不上時代的粽子,或者說,是個不跟上時代的粽子。
光是用料就很陽春。非常陽春。
我家包粽子用的糯米,浸泡的時候會加些醬油,所以顏色有點咖啡色。
據說原本一開始的時候也是用純糯米來包,但後來媽聽從擅長廚藝的三嬸建議,混了些普通白米進去,這樣一方面可以讓米跟米之間黏得緊些不至於在剝開粽葉時散掉,另一方面這樣也比較好消化,家裡長輩們都老了,消化系統弱又是這個家族向來的毛病,這樣改變可謂一舉兩得。
至於粽子的內餡,就是
跟
就這兩樣。沒錯,就是兩樣。
我家的肉粽,就是只有肥五花肉切塊加上幾顆花生米而已。沒有香菇,沒有鹹蛋黃,沒有蝦米,更沒有筍絲啊栗子啊這些五花八門的材料。
剝開粽葉,就是這樣一顆,體積不大,也毫無華麗感。
簡單的內餡,只有肉加上幾顆花生而已。
靠近些看,五花肥肉的油脂把糯米跟花生潤得油光水滑晶晶亮亮的。
不論是豬肉還是花生,都跟糯米一起,在原本的滋味中透著粽葉的香氣。
在我家的粽子裡,要吃的就是這份從中透出來的,青粽葉的存在感。
畢竟,沒了粽葉的味道,還能叫做粽子嗎?
我曾經問過爸爸,為什麼我們家的粽子不學別人家也來加些別的東西?那好好吃,我好愛啊!
爸爸只說我們家的粽子就是這個樣子,這個樣子就是我們家的粽子。
的確,人到中年,又身在台灣,想吃好吃的粽子,多得是有口碑的店家可以挑選。但「我們家的粽子」卻是無關乎市場,喫食的也不僅是味覺。若問我「我們家的粽子」美味與否,給我答案依據的也不會只是味蕾的記憶,而是逐年累積的,屬於我生命的滋味。
僅此一家,絕無分號,此時物非稀,亦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