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去松山文化創意園區(以前的松山菸廠)參觀了吉卜力工作室《來自紅花坂》的原畫展,於是便趁著這電影還在二輪戲院上映時去看了。
我不否認我是因為之前宮崎吾朗的《地海戰記》的惡評如潮所以才沒有在第一時間去看《來自紅花坂》,後來去看時也的確沒有抱著非常大的期望,只是基於覺得既然原畫展都看了就去把電影也看了吧這種收集(?)的心態而已……
看完之後,該怎麼說呢……該說果然沒有抱很大期望是對的嗎?
如果要用打分數來將我的評價明確化,那就是:宮崎吾朗60分,吉卜力工作室90分。兩者平均就75分吧。
《來自紅花坂》原畫展的展場內容裡,宮崎吾朗表示「這個漫畫作品他從小就曾聽宮崎駿與夥伴們討論過改拍動畫的可能性,但後來並沒有付諸實行」,以及宮崎駿對於作品的故事背景(日本六零年代學運潮)所提出的看法,我大概猜得到宮崎駿為甚麼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也大概知道為什麼這案子沒有在宮崎駿手中付諸實行:宮崎駿之所以對這作品感興趣,我猜是因為他跟故事的主人翁們同世代,男主角與其同學們參與的學生運動正是宮崎駿本人青春重要的一頁。
這作品之所以過去沒有在宮崎駿手中實踐,是因為這故事中愛情的份量太重,這部份不是宮崎駿擅長的。
如果對宮崎駿的作品夠熟悉,應該都會同意「戀愛」不是宮崎駿作品中最主要的主戲。宮崎駿歷來作品中對於「愛情」有最多著墨的可能就是《紅豬》吧?但《紅豬》中的愛情是以一個中年人的角度,去回憶少年時藏在心中的那份青澀的情感,即使那份情感依舊存在心底,也已經釀成醇酒了。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沒有「為愛傷神」這回事。要嘛是似懂非懂的毛孩子蹦跳嘻笑,要嘛是中年人的不言自明,那種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情節在他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但是,少女漫畫的主軸就是愛情啊!偏偏就是以這種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內心戲為主啊!
宮崎駿當年放棄改編這個作品,該說是有自知之明嗎?
就這個角度來講,宮崎吾朗挑戰了這個作品,還是應該要稱讚他勇氣可嘉。
不過,儘管如此,就作品的結果來說,宮崎吾朗的詮釋還是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有太多的感情戲需要更細緻的分鏡才能呈現,這方面的鏡頭語言實在太少了啊!《來自紅花坂》裡有太多的內心戲是「有做,但不夠」,導致整體感想就是個「我們有看懂,但沒有被打動」啊……例如男主角風間俊因為懷疑女主角松崎海是自己的妹妹因而開始避開她的鏡頭,以及之後得知原因的女主角在雨中悵然的背影,都是最明顯的「有做,但不夠」的部份!
(被留在雨中的女主角,加個一秒半的畫面,保持看不到臉的左側面身體,以握著傘柄的右手為中心,呈現逐漸被雨打溼的左肩,不用久,一秒半就夠啊!)
當然,或許有人會覺得「情感表現就是這樣淡淡地才是吉卜力」?這樣說也沒錯啦……可是,如果要堅持這樣淡淡地,就不要選擇「相愛的人或許是親兄妹」這種典型的灑狗血題材啊!!!!!
劇情本身是個灑狗血的重鹹路線,被淡淡地演出已經夠奇怪了,身世之謎這個最重要的梗卻在女主角見到母親之後就真相大白了——不管男女主角怎麼想,觀眾們都知道他們之間已經沒有阻礙,這故事在這一點上就沒什麼好講下去的了!於是兩人一同飛奔去見可以證實兩人身世的父親的老友的段落,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戲劇張力……這腳本的節奏整個不對啊!!!!!
在《來自紅花坂》中,我們見識到吉卜力工作室如何精準地呈現出了當年日本的街道風情,在風格各異的建築群中感受主角們的生活脈動,並置的書桌擺設恰如其分地呈現出女主角與妹妹個性的迥異……在在都讓人佩服:不愧是吉卜力!
但,90分的吉卜力,雖然讓片子的平均分數拉高了,但卻也讓分數的差距清楚而明顯——如果沒有吉卜力工作室的加持,這片子會成什麼樣子?
不過,儘管如此,我還是想為宮崎吾朗加油:選個老爸不能插手的題材這一步沒錯,至少你進步了。
留言